蒋丽、刘妍、康云凌:教学设计成就主动学习的课堂

发布者:卞波发布时间:2015-04-14浏览次数:221


48日下午,教师工作坊邀请了大外部蒋丽、金融学院刘妍、理学院康云凌三位老师分别以《科学设计,环环相扣——主动学习的策略》、《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第一堂课设计》、《理性思维训练的互动学习》为主题进行分享交流。来自各个学院的30多位老师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共同围绕如何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构建主动学习的课堂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蒋丽:好课如大片

一堂精彩的课就如同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大片,要有预告、要有情节、要有共鸣还要有回味,这一切都源于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席卡的设置则让学生成了有名字的演员,师生共同参演,将课堂演绎成精彩影片。

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也不同。以德语情态动词的现在时用法为例,最初采用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读一读,背一背,再写一写,很显然这是“教的课堂”,它虽然也是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达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但这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从学生的能力提升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在不断地调整、改进的过程中又诞生了新的教学设计,就是通过定义先说明什么是情态动词,再采用例句、图示来展示情态动词的具体用法,最后通过英德对比、学生模拟对话等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了解情态动词的实际运用,这样的教学设计产生的是“学的课堂”,它的知识传授承前启后,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最终呈现的是以对话为中心的灵动的课堂。

从课程性质而言,更倾向于选择后一种设计,它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可以让他们亲身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从静态到动态,教师讲得很少,只在关键时给予点拨、引导,却能把学生的思维真正激活。

 

刘妍:亲其师,信其道

“用心设计”非常重要,激发学生对一个专业或者是一门课的认同,往往是第一堂课教学设计的关键。在第一堂课亮相中老师要展示给学生明确的信息:你是一位很热爱这个专业,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教好这门课的老师;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规则;课程简介与目录、授课模式、考核方式及参考资料。

课程内容“有数、有趣、有深度”,大学的学习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专业眼光和理论水准。以保险学专业为例,外界之所以对保险行业有所偏见皆是因为对这个行业缺乏专业的认识,而通过第一堂课要让学生对保险这个专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个顽皮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险种呢?”、“父母为家庭成员或者家庭财产投保了吗?”……,通过这样的保险认知问题的调查让学生了解到保险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保险还是蛮好玩的”,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影响或指导周围的人进行人生规划。此外,在第一节课介绍保险学热点问题,关注保险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行业发展趋势,从而令学生认识到对保险专业的学习不只停留于浅层,坚信“越了解越专业,越专业生活越美好”。

 

康云凌:减少枯燥、增加互动

大家通常认为数学课只具有抽象枯燥的特性,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如何将高等数学的课堂演绎得既要有专业水准也要有学术吸引力,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甚至要细化到分钟。前10分钟引入近期生活中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事件,将心绪浮动的学生瞬间拉回到课堂上,注意力回到本节课所要讲述的与此现象相关的数学原理。接下来在通过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数学推理,再带动学生找出例子验证这个推理是否合理,一步一步由浅入深,最终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完成公式推导学习。如,比如在教学中,有一节提到特征向量的一个性质是它只能属于某一个特征值,而特征值一定拥有无穷多特征向量。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拟人化的形容特征向量特别“专一”,从一而终,甚至可以适当开玩笑说生活中我们对待感情的态度就要像一个特征向量,执着而又永恒。思绪飘忽的最后5分钟留下待解问题供课后思考,并以此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这种理性思维课程的教学设计更像是单口相声,用抖包袱的形式化解课程的枯燥,通过轻松的课堂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展现获取知识时“想”的过程,以此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过程与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主动适应,使他们从中获得掌握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精彩花絮1

精彩花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