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晟、公彦德、王艳丽:课这样上,可以更精彩

发布者:卞波发布时间:2014-12-25浏览次数:220


1124日,“教师工作坊”围绕“教”与“学”开展了主题为“青年教师谈课堂组织”的首期活动,邀请葛晟、公彦德、王艳丽三位老师谈了各自的教学感悟。现摘取部分观点和师生们分享。

  

 

学校教学督导组组长曾晓虹主持研讨。

 

  

 

葛晟:课堂中的激情召唤——关注学情的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节课上,我会在黑板上画一棵“知识树”,一棵涉及多门专业课的树。我告诉同学们这树上的每一个结点都是你可以学习的,并且会对相关内容进行引申或开出书单,当然我知识有限不可能做很深入的介绍,可是我希望学生能够知道,有另一扇门的存在。

所以除了英语外,我教的很多学生都会有一个喜欢的方向,不少同学考取了国际金融、国际关系、金融等方面的研究生。我觉得这是老师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我与学生是平等的,在课堂上我是老师,但是我尊重每一位同学,把大家当成平等的对象来交流,也希望同学们尊重我的授课。

▲我有时会让学生了解一些时事新闻的报道,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媒体的不同角度,观察对同一事件的报道方式、观点的差异,挖掘简单知识背后的内容。开始大家不适应,慢慢就会懂得比较,学会分析。

▲我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学会质疑而不是全盘接受。有学生说,“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对教科书进行评价。”

 

公彦德:课堂上的亲和对话——随机与有目的的提问设计

▲信息化的时代,教师授课要有新的思路:如何“离开”三尺讲台?——每一位老师配备一支激光笔,可以让教师有机会更多地走到学生中间,进行更多样化的交流互动;离开讲台是不是意味着更接近学生?——老师不能总站在一个地方不动,只顾那一小撮儿,要对每一位同学平等对待;离开讲台之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觉得首先要微笑,有时微笑就是一种威力,然后再开始上课,并且在提问中进行“点名”。

▲上课不能总用一个调子,像念稿子一样,其实,念稿子的累,接收者更累。

▲讲授的知识前后逻辑一定要清晰。运用案例要恰当,而且要简短,通过“共同思考”的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重要的内容需要重点强调,比如:这个知识点必考;这些知识同学们未来必然会用到;这个专业的同学不知道这些就太外行啦。

▲带有思考问题的PPT能够“启动”学生的大脑。简单精炼的问题更有冲击力。

▲我会要求学生一定要用“白话”将一个知识点,必须是白话,是他们完全理解后的东西。

 

王艳丽:学习的愉悦——激发主动投入的课堂设计

▲我上课其实有一个最核心也最简单的想法:希望学生想到明天有我的课会有一种期待。

▲师生其实是相通的,如果老师讲得不好,学生听得不耐烦,也会反馈给老师,这是一个很糟糕的课堂。所以我会很用心地备课,至少花5-10倍的精力去努力。

▲我认为,备课中,课件要有案例、有图片、有表格,内容上要会讲故事、会类比、会总结。我基本上先以一个贴近生活的案例开启课堂,再引入需要学习的理论。有时候会编一些小故事,让同学们即便不看书,也能想起这个有趣、清晰的故事就能想起那些理论。

▲课上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要学会控制学生的情绪。带着情绪上讲台,其实很容易影响学生。

▲要让自己的思维超前,讲到这一页PPT,一定要知道下一页是什么;当然有时也要停一停,让学生能够跟得上。

 

晏维龙校长点评:

 

▲要根据授课对象不同,根据学生的基础、需求,把握课堂局势和节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学生会更愿意投入。

▲好的提问技巧,能够让学生的脑筋转起来,思维更活跃,跟着课堂走。

▲要将PPT变成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一种不同于教材、讲解的相辅相成的一种形式,而不能重复存在。

▲我们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每一本书、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体系结构,这是人类思维的展开方式,学生能够把握的整体课程体系越多,对这种思维方式的展开就越了解,未来在面对和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他的体系性、创新性会更好。

▲老师站上讲台,就像是主持人遇见话筒、演员遇见摄像机,应该有一种天然的兴奋劲儿,这就到了一定境界了。

 

教务委员会主任 程乃胜:

  

 

▲扔粉笔头告诉你课堂不能干嘛干嘛的,是最落后的课堂组织方式。

▲我做教师30年,一部《宪法》讲了20年,但是到现在每次上课前还是会默讲一遍,保证对授课内容的绝对熟悉。我的一位老同事,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对着镜子讲课,连他们家的老太太都听熟了。

▲“启发式教学”其实并不是很“高大上”的东西,课堂提问其实就是启发式教学非常入门级的方式。

▲我们一开始都是手写的教案,我初上讲台最夸张的一次,一节课讲了32千字,像机关枪一样,学生全晕了。所以建议35岁以下的新教师,讲课时一定要在心里说:慢一点、再慢一点……

▲每一位教师初上讲台都会诚惶诚恐,但只要用心,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