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维龙为青年教师培训班做讲座 分享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发布者:卞波发布时间:2014-07-04浏览次数:222

李橖 报道

        昨天下午,2014年“青年教师研修班”、“研究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研修班”第三场专题报告会在学术报告厅举行,晏维龙校长结合自身的从教经验,分享了自己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老师”的思考和总结。报告会由时现副校长主持。

        晏维龙将“老师”细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教员、教授、教师、导师、大师。在他看来,“教”和“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者”带有工具性和目的性,而“师者”内涵和外延更大,包含着对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师者”要高于“教者”的层次。

一个合格的老师,首先要是一个合格的教员,对此,晏维龙认为,喜欢讲课、喜欢所讲的课程是两个必要的前提,“如果站在讲台上不觉得兴奋,反而是一种负担,那么这样的老师也讲不好课。”他鼓励老师们多在“怎么讲好课”、“怎么吸引学生”上多下功夫,除了要将所讲内容烂熟于心、具备足够的授课技巧外,还要从“节奏感、成就感、参与感、相关性、娱乐性、灵活性”六个方面,调整和掌握自己的课堂。

对于“如何成为一名教授”,他认为,教授必须是一名学者,要有过硬的学问底子,他的关注点应该放在丰富自己的学术建树、强化自己的学术特长、管理好自己的学术团队以及巩固自己的学术地位等方面。“一个合格的教授要敢于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要能在自己的领域深耕不息。”

教师,是老师的又一层次,如果说教授的重点在于提高自己的话,那么教师的重点则在于提高学生,晏维龙说,“教师的职能是传递非独占性的资源”,所以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热爱教育、关爱学生。他对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国民表率、国家栋梁”——深以为然,成功的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获得全面提高,且能够宽严有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晏维龙还对“导师”和“大师”做了深入的分析,前者应当发挥出向导作用,为学生制定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同时,在教与学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成为为他们指明人生道路的灯塔。“大师”则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所能追求的最高层次,既是因为他们肩负着开创学术体系和学术流派的重任,还在于他们要能培养出一批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优秀学生。大师们要能够对自己的学科做出哲学层次的思考,推动学科的进步。

借助《死亡爬行》的视频短片,晏维龙说,人们往往低估了自己的潜力,他勉励大家无论是在教学的进步上,还是在学校的发展问题上,都要坚信自己能够具备更高层次的实力,有梦想、有目标、有自信地去追逐成功。